Translate

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

投資哲學

 



至2023年10 月05日資產累積圖表 





最近投資組合分配



自上次更新文章後,市場一直下跌至今,故投資組合未如當時的預期,回報可以浮上水面,反而繼續向下沉,世事如棋,局局新。


去年底,市場預測今年(2023)停止加息,然後年底至明年初開始降息,使股票市場這今年初出現反彈,一度挑戰疫情前的歷史高位(S&P500,最高4,818點)。基於預測今年減息,偷步買入長期(20年以上)TLT美國國政府債券ETF,因為長債對利率敏感度高,在去年初開始加息以來至年底,TLT已下跌了31%(TLT2020年8月最高179.7),而S&P 500同期才下跌18%。正常的推論,如果預測正確,TLT的反彈力度比股票還要大。預測就像擲銅板一樣,不是正面就是反面,很遺憾這次市場猜錯了,年中停一次加息, 七月又繼續加息至5.5%,而9月雖然沒有加,但向市場釋出仍會繼加的信號,於是又有人預測明年(2024)可能加息至最高7%,TLT年初至今下跌了接近13%,由2021年底市場預期加息至今下跌了接近50%(2021跌4.6%, 2022跌31.24%, 2023至今跌12.72%, 共跌了48.56%),同期S&P500升了24.16%(2021升28.75%, 2022跌18.17%, 2023至今升13.58%),TLT價跌至84.06低位,距2002年上市來歷史低位的80.51 (2024年5月) 只相差約4%。由此可見長期債券的下跌風險比股票還大,就像今年中的釸谷銀行(Silicon Valley Bank,SVB)倒閉事件,主要是風險管理的問題,但造成危機的觸發點也是持有大量的長期債券,在債券價格下幅下跌時,存戶對銀行資產安全的不信任,進而發生"擠提",使銀行倒閉。


傳統智慧債券與股票為負相關性,即股票升, 債券下跌,反之然。在投資組合中作資產配置的搭配,以年齡作持有的比率的參考,例如三十歲時持有30:70,即30%債券70%股票,40:60等, 餘類推,這樣就可以面對投資市場的風浪。相同投資標的,採取不同的策略,會有不同的效果,同樣是債券都有分公司債及國債兩大類;評級又分為投資別及垃圾級別;又有不同年期(大致分為短、中、長期)。選那一種債券作為資產配置,要花時間去研究,如選TLT,那就只有祝你了!建立投資標的作為資產配置的組合,這涉及到個人的投資哲學,何謂投資哲學? 個人的簡單解釋是:你深信不疑的事實,並根據這種信念,製定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,從而有戰術及最終的方法。就像行軍打仗要有清晰的目標,根據地圖的指引製定路線圖。否則沒有目標的像盲頭蒼蠅那樣橫衝亂撞,陣亡也是早晚的事。


如何建立信念,從而使自己深不疑,是透過本身多年的體驗,特別是失敗的經驗,及不斷的看書學習。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,沒有經過失敗痛苦經歷,即使有人在身邊時常提點,也不會聽得入耳,更遑是主動學看書學習。經過多年的兜兜轉轉,現在令我深信不疑的事實是:市場是不可預測的。這似乎是三歲小孩都明白的道理,但花了數十年才能領悟。


投資哲學

根據市場不可預測的哲學,不做任何例如什麼時候聯儲局停止加息,使債券市場止跌回升的預測,進而買入債券享受預測正確帶來的獲利成果。


投資策略

基於鐘擺理論及市場週期理論,相信升得多終會跌回接近中點的地方; 跌得多的最後也會升回到接近中點附近的地方。中長期執行資產置的策略,按照既定的資產配置比率,賣出高於比率的資產,買入低於比率的資產,即所謂的再平衡。


投資戰術

以累積資產為目標,每月定期定額買入低成本、廣泛代表性的指數化ETF。 


投資方法

不理市場處於上升或下跌的週期,都持續買入。處上升週期買入既定的金額,處下跌週期加大投入金額。


投資目標

累積資產,每年產生現金流及資產增值,足夠退休生活。


資產需要長時間累積,過積漫長而沉悶﹐可是十分明確的是,每過一天,離目標又接一小步,人也感覺實在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首次做資產配置

  資產表現 投資組合今年至今回報3.04 %(截至06/03/2024),同期S&P回報7.02%,與大市有距離,由於組合中包括有較大比率的債券資產,以長債ETF TLT 為例,至今錄得-2.88%回報,今年才剛開始,希望在餘下的時間追近S&P,這是一個學習的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