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ranslate

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

系統∙傳承



去年以前花了很多時間與精神在網上去找個股, 作為投資標的, 分析其行業,公司前景等, 以專家自居,同樣自我感覺良好一番;找特定主題的ETF,選適合的標的來操作,以為可以做得比基金經理好。組合時好時壞, 如遇到業績財報或負面評級, 造成的大幅波動, 帳面的利潤也會泡湯,其至損失,結果還是白忙一場。
有關投資的書, 十多年來看了不少, 有技術分析也有基本分析, 每本都說得非常神奇, 照著去做就會賺錢。無可否認, 這些都是像習武之人學的基本功, 在不懂的人面前秀一秀花拳繡腿, 獲取掌聲是可以, 但心法沒有掌握, 遇到逆轉時, 像巴菲特說的, 只有在退潮時, 就知道誰在裸泳, 我就是其中的一員。坊間的書只教你怎麼買進, 而很少教你怎買出獲利, 甚至獲利後又該怎做?就像上一篇帖文所講的, 手上有很多隻股(或很多數量的多隻股), 只是像數學代數的很多個X, 可以等於任何數(由0至無限, 如持有期權(買方或賣方)更可以是負無限至正無限之間), 而股價就是這個變量, 只吹噓今年賺了多少, 漲了多個百分比, 製作圖表, 自我感覺良好, 那只是紙上富貴, 可能第二天就不見了。操作股票的目的是透過資產增值,改善生活, 進而在不必依靠工作而有穩定的收入, 也就是大家所知的財務自由,而不是去找一些股, 猜測何時會爆升,因為猜就一定有機會猜錯,要賠錢的, 處於這種不穩定的狀態, 難以持久。
今年開始檢討去年以前的缺失, 以選股、資產置及心理質素三方面的調整, 已改善了以往沒有紀律的交易所造成的問題, 進而承担後果-----虧損。但仍達不到既有穩定現金流入, 又做到資產增值, 還停留在”紙上富貴”及”帳面虧損” 的死胡同。
當自己想不通就要向別人學習武功的心法,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些台灣有關節目的YOUTUBE及相關書藉(香港人偏向速食,很少人會去做研究, 只會在電視或電台報股票號碼)。歸納有三個策略是個人認同的, 也跟最近的操作方式有點像, 就在此向各位分享:
樂活大叔施昇輝老師(不多介紹施老師背景, 自己GOOGLE一下), 推崇ETF, 他只買兩隻:0050 (台灣加權指數ETF)及0056(台灣高配息ETF)。 方法非常簡單, 看KD值(Stochastic, 香港稱隨機指數 STC), 大盤(台灣加權指數)跌至20附近就可以買, 80以上就可以賣, 一年幾做幾次。而平時有資金, 任何時候都可以買0056(4.6%股息), 高於銀行存款(我最近在香港存三個月定存3.8%己是最高的了)。不必管個怎樣漲跌, 58歲還去唸電影研究所,圓自己年青的夢, 享受人生。
陳重銘老師, 以存高息電子、金融、民生版塊選5%以上配息股,平時不太理會股價漲跌, 以股息收入, 再買回組合中的股票, 讓持有股份一直滾存, 當境氣不佳時就賣掉一些轉買入ETF 0056。而台灣有股息稅, 為了避免繳稅(沒有去研究怎麼算), 有時會在除息前買掉股票獲利, 等除完息, 低位再買回, 以賺價差代替領股息(不用繳稅)。他從小為孩子存股,多年前放200百萬(台幣, 下同)買股, 以滾存為孩子存股, 現在每個孩子每年有約有30萬股息,夠唸大學的學費及生活費, 讓股票替他養小孩。
第三個是昨天(26/03/2019)才看到的,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, 是零成本存股, 方法是:假設以$100元買入100股(即成本$10,000), 漲到$120時, 賣掉價值$10,000的股票, 取回現金, 為簡單計算, 100-80股=20股, 即這20股就是零成本, 等下趺再買回,或利用這$10,000買另一隻股, 重覆操作,選股也是以高配息股為標準。
以上三個策略有一共通點, 就是:
1.不會變壁紙(牆紙)的股票,即有盈利及基礎穩健股;
2.以高配息為主,普遍都有5%,有現金流貢獻,不怕套牢(坐艇或變大閘蟹),反而跌才要加碼(倉);
3.雖是存股,但也要在適時賣出,等低位再買。有別於每月定額供股(當然這方法也可行);
4.最後也是最重要,就是要有紀律,持之以恒,不是一天漲百分之十或以上的短暫興奮。
別人的方法只是做為參考用, 不能照樣操作, 更不能沒有紀律,訂下的原則不要隨便改,或一時這樣一時那樣。
回到自己身在香港,雖是操作美股有點經驗,但以長遠退休乃至小孩的未來,還是以港股為主,原因是稅的問題:
1.股息稅,對於非美國公民,買美國公司的股票,其股息稅要繳30%(非美國公司股票不課稅,例如英國石油BP,匯豐銀行HSBC);
2.遺產稅,以前提過,持有美國股票(不清楚,是否包括第1點的非美國公司),只有6萬5千美元的免稅額,餘下部分要課35%遺產稅。
這半年都在看香港股票這類型的股票,以地產、 銀行、REIT(房地產信託基金)及共用股為高息股, 一般在4%以下。指數ETF為2800.HK(息率3.18%), 而高息股ETF也有, 但交易量很小(買了賣不出去也是風險), 所以不做介紹。要達到上面所說的”既有穩定現金流入, 又得做到資產增值",去年(2018),買中華煤氣(003.HK),每年十股送一股,加約不到2%的股息(每年固定HK$0.35)。股價除息後還是一直往上升,其實隱含股息越過12%,根本不必自己去管拿股息再投資這部分,也不要在高位買出等低位買(去年在成本價15.28買一萬多股,升至16元附近賣掉大部分(現價18.3),只持几千股 ,這隻股的特性是買了就不該賣)因公司已為你代勞,只要低位時加倉就對。
另一隻也有十送一的股,就是中華煤氣的母公司,恒基地產(012.HK),而配息有3.6%(配息每年有增長中),本身持有煤氣41%股權,以十送一加上3.5%,一年有13.5%。目前沒有持倉,在等機會中,還在想如何建立系統,操作003及012,其實是有一些規律去做,改天再分享看法。
而作為高配息而又穩健的,非匯豐銀行(005.HK,或HSBC)的6%以上息率莫屬。以前有提過,香港有位醫生,平均每月從匯豐銀行領2百萬港元股息,每天只開診三小時看病人,只是打發時間罷了。對這位醫生來說,匯豐股價漲跌並不是他關心的問題,所以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做法。港股匯豐(005.HK)一手400股,以今天(27/03/2019)收盤63.5算,約HK$25,000,每季配息(US$0.1元至0.21,全年配US$0.61),即一手每年收股息HK$1,903(US$0.61 x 400 x 7.8), 年息率約6.5%。NASDAQ上市的HSBC昨天收盤US$40.58 年配息US$2.55, 年息率6.28%。
可能還是上升的趨勢, 美股操作年初至今還是有不錯的回報, 不是帳面的紙上富貴, 是真實的變現獲利, 轉到另一個銀行帳戶做定存(避免自己耐不住), 等機會。每月有約十二萬台幣(HK$30,000)當薪水轉到銀行帳戶, 不去算投資回報率, 因為沒什麼意思。二十多年前在台工作時, 我的主管講過, 靠收息或租金, 有十萬收入他不想工作(以當時的利率算約要一千萬才能做到), 當時很不以為然, 如早點開竅就不會走那麼多彎路, 所以有點十萬台幣的情意結, 分別還是要花心思去操作, 希望存到足夠高息股, 像那位醫生一樣收股息生活。 可能自己未必能達成, 相信我的小孩可以做到, 故上個月幫他們分別開了一個股票戶口, 把長輩給的紅包, 還有政府派的錢(去年2,000元, 今年有2,500)存到夠買一手(1000股)煤氣, 就去買, 每年希望可以各買到一手, 如不夠數幫他們填足, 連續十年, 存到一萬股(成本約16萬), 後放著不管, 以十送一計算, 約五年就有一倍, 三十年後, 以每股中位數16元計算. 超過一百七十萬元港幣,遠超過現時保險公司付十萬美元(78萬港元)以6%回報的計劃。
非常清楚這種回報不會持續, 只要保持有現金收入, 倉位保持適當, 為下跌作準備。正如前面講過, 持倉只限於十隻股加部份ETF, 操作策略是, 像隊足球隊一樣, 有固定的班底(觀察股票), 有正選(固定出場球員數目,代表持倉股數目)及後備(觀察股),採取汰強留弱, 強者:即在保力加通道頂的股(像現在的NVDA), 分段賣出己上升一段時間的股,及分段買入弱者:處於保力加通道底的股(像現在的BA)。這裡所指的不管是強或弱者, 都是在觀察名單的強勢股, 或雖不在名單, 但有長期盈及歷史, 受短期因素而急跌(例如近期的KHC, BA), 在名單中輪流換班, 升多了, 先分段出場休息, 又正在休息的股,適當時候分段進場。賣出的股繼續上升不要可惜, 總有機會下來;低位買進繼續跌也不必沮喪, 只要不選錯股, 總有漲回來的時候(像SQ由100元以上跌了50%到50元附近還會漲回來(雖沒有回到100高位, 但本人實際操作, 持續在低位買入,已倒賺回來, 而且己變現獲利)。
美股收益作為港股的本錢, 買入後讓其自動滾動再生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今年回報首次超越大盤

利用股票ETF及國債ETF的資產配置,今年至今回報首次超越S&P 500(21.93% vs 17.34%);而2年累積回報更拋離大盤很遠(61.04% vs 35.26%), 這不代表什麼,因長期都會輸給大盤,只想留個印記。 作為攻擊性的部位,以上的組合只佔總資產的一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