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美股幾年來,一直有個迷思,就是組合整體曾有不錯的盈利,只是紙上富貴,但最終因市場逆轉,不但使賺到的錢泡湯,而且,還因不斷在高位加倉,造成很大的虧損。嘗試過不同的策略,如每月配高息的三倍ETF MReit ,一年有二十幾厘股息,有穩定現金的流。高息也代表高風險,當市場向下時,由於是三倍杠杆的關係,股價跌幅很兇,這時就有人告訴你這種三倍的ETF,組合中的股票跌32%就會清盤,也就是歸零。如你持有大量這類資產,只有忍痛止損;而持有股票,選了很有”遠景”的標的,公司未有盈利,不過“即將有很好的前景”,結果,每季財報,也是照妖鏡令原形畢露的時候 市場是最現實,用股價投票,跌20%至30%是家常便飯,一跌下去再也上來;而使用期權波動性很大的工具,除了上述所說選錯股,組合配置也是很大的敗筆,當時看好的股,不停加倉,當財報及被評級時,使組合造成虧損。
綜合以上的問題,都源自上篇帖文所講的三個因素的錯誤,就是選股,組合配置及心理因素,在此不贅,只補充一點,就是網上找資訊很方便,但除了公司正式公布數據(如財報)及事件(如出售資產或合併)外,其他描繪美好前景或十分悲觀(看了會被嚇死)的文章少看為妙。
去年中重新出發,已戒掉組合持有幾十隻股的陋習,但組合配置及見好就收的原則還是沒做好,賺了不會走,盈利最後泡湯。幸好選對股,從低位見底再加倉,今年總算可以賺回來。試想從賺變虧,又再變盈,其中的回報相差是數倍,就當繳了昂貴的學費。
新的一年,除了開始幾天大跌之外,大盤至今漲了15%,使組合有不錯的回報,隨市場的起起伏伏,每年總有幾次令自己感覺暢快的時候,但因為沒有好好把握,很快由天堂跌至地獄,變得沮喪。所以要訂下紀律,分段分價獲利,絕不高追,漲高會回落,等下次机會或找觀察名單中下跌後見底反彈的標的(像現在的NVDA, 在150至162波動,目前下跌中,分段買入,160左右獲利;又像GS,190至200波動,目前198,屬高位,不要高追,等下跌再買)。每隻股都有其節奏,除了財報及評級對股價影響(操作ETF就沒有這兩個煩惱),不可預測外,都跟著跳舞的拍子上下。除了操作上要適時獲利外,考慮到美國稅局規定,非美國公民持有美國股票,身故後,留給遺產受益人的股票價值,除6萬5千美元免稅額外,餘下部份就要付35%稅 (可能很多人不知), 所以要從帳戶提現, 人生無常, 萬事都要小心,不要為家人帶來麻煩。避免太多現金在帳戶,把盈利的一半現金從帳戶提走,放在另一個銀行帳戶做定期存款,要提款也要等到期才可用;另外組合中有三分之一放在公司債ETF :VCLT, 每月配息,再利用當月的股息買回ETF , 目前收到股息只能買1股,也不錯,做到reinvest ,每月加1股零成本,長期拉低成本價,增加回報率。依這個操作模式,如上篇帖文所述,同一時間只持有不多於十隻股,長期投資股,例如ISRG,任何時間都持有一定比例的倉位,下跌再加倉,長期漲數倍,甚至數十倍回報告。由於現金”貨如輪轉“,不必用太多現金去持倉,不但可以在市場大跌時有能力買貨,最重要是減低風險,壓力也不大,有良好的心理質素,就是勝利的一大半。
人生到了下半場,回望過去,自以為還年青,很多時間可以耗,沒有好好規劃,對於退休甚至家庭有點茫然。總得對未來好好打算,雖然是晚了,但總比沒有開始好。去年中旬開始,留意到有好幾家保險公司推出以“傳承”為標題的儲蓄計劃,可能受中美貿易戰影響,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對些保守的產品有需求。看了其中一份計劃書,每年付2萬美元,連續五年,即共十萬美元(約七十八萬港元),以年回報6.5%算,休退時可用於生活,甚至留給下一代,繼續滾存,這就是所謂”傳承“,似乎很不錯。由於計劃包含不同方案,有同結果,故只以七十二法則(72除以利率,得出要多少年本金翻倍),簡單簡單計算一下,大約有多少錢,72÷6.5 約11年翻一倍,即22年約有40萬美元(約312萬港元), 不知到時候這錢還夠不夠生活? 就以二十年存三百萬現金為目標, 看能不能實現, 目前以持存股中華煤氣(003.HK,下稱煤氣)為方案, 每年有約14%回報, 希望能達成目標, 去年只買入少量股票, 及觀察一年中股價變動的規律, 還在研究中, 六月份前分享, 惟目前不是買入的時候。
政府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, 給每位學生派HK$2500, 去年派HK$2,000, 可能以後成為常態, 多年前替小孩開了專屬行帳戶, 把政府的福利及長輩給的利是錢存起來, 從小培養儲蓄的習慣。 最近有發現有證券行及一家銀行推出兒童證券帳戶(只是在家長的證券帳戶分出來有小孩的名字, 法律上所有人還是家長), 由於證券行帳戶沒有收年費(銀行每半年收HK$150即一年收HK$300)而且代收股息及代收紅股手續費又比銀行便宜, 故選了證券行。等今年六月初, 煤氣除息後,把存到的錢替他們買入股票, 以後每存夠一手(1000股)的錢, 在當年的六月份再買入。看看二十年後能增值多少。給他們以自身的體驗, 明白儲蓄及複利的威力, 不要重複我走過的錯路。綜合以上的問題,都源自上篇帖文所講的三個因素的錯誤,就是選股,組合配置及心理因素,在此不贅,只補充一點,就是網上找資訊很方便,但除了公司正式公布數據(如財報)及事件(如出售資產或合併)外,其他描繪美好前景或十分悲觀(看了會被嚇死)的文章少看為妙。
去年中重新出發,已戒掉組合持有幾十隻股的陋習,但組合配置及見好就收的原則還是沒做好,賺了不會走,盈利最後泡湯。幸好選對股,從低位見底再加倉,今年總算可以賺回來。試想從賺變虧,又再變盈,其中的回報相差是數倍,就當繳了昂貴的學費。
新的一年,除了開始幾天大跌之外,大盤至今漲了15%,使組合有不錯的回報,隨市場的起起伏伏,每年總有幾次令自己感覺暢快的時候,但因為沒有好好把握,很快由天堂跌至地獄,變得沮喪。所以要訂下紀律,分段分價獲利,絕不高追,漲高會回落,等下次机會或找觀察名單中下跌後見底反彈的標的(像現在的NVDA, 在150至162波動,目前下跌中,分段買入,160左右獲利;又像GS,190至200波動,目前198,屬高位,不要高追,等下跌再買)。每隻股都有其節奏,除了財報及評級對股價影響(操作ETF就沒有這兩個煩惱),不可預測外,都跟著跳舞的拍子上下。除了操作上要適時獲利外,考慮到美國稅局規定,非美國公民持有美國股票,身故後,留給遺產受益人的股票價值,除6萬5千美元免稅額外,餘下部份就要付35%稅 (可能很多人不知), 所以要從帳戶提現, 人生無常, 萬事都要小心,不要為家人帶來麻煩。避免太多現金在帳戶,把盈利的一半現金從帳戶提走,放在另一個銀行帳戶做定期存款,要提款也要等到期才可用;另外組合中有三分之一放在公司債ETF :VCLT, 每月配息,再利用當月的股息買回ETF , 目前收到股息只能買1股,也不錯,做到reinvest ,每月加1股零成本,長期拉低成本價,增加回報率。依這個操作模式,如上篇帖文所述,同一時間只持有不多於十隻股,長期投資股,例如ISRG,任何時間都持有一定比例的倉位,下跌再加倉,長期漲數倍,甚至數十倍回報告。由於現金”貨如輪轉“,不必用太多現金去持倉,不但可以在市場大跌時有能力買貨,最重要是減低風險,壓力也不大,有良好的心理質素,就是勝利的一大半。
人生到了下半場,回望過去,自以為還年青,很多時間可以耗,沒有好好規劃,對於退休甚至家庭有點茫然。總得對未來好好打算,雖然是晚了,但總比沒有開始好。去年中旬開始,留意到有好幾家保險公司推出以“傳承”為標題的儲蓄計劃,可能受中美貿易戰影響,大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對些保守的產品有需求。看了其中一份計劃書,每年付2萬美元,連續五年,即共十萬美元(約七十八萬港元),以年回報6.5%算,休退時可用於生活,甚至留給下一代,繼續滾存,這就是所謂”傳承“,似乎很不錯。由於計劃包含不同方案,有同結果,故只以七十二法則(72除以利率,得出要多少年本金翻倍),簡單簡單計算一下,大約有多少錢,72÷6.5 約11年翻一倍,即22年約有40萬美元(約312萬港元), 不知到時候這錢還夠不夠生活? 就以二十年存三百萬現金為目標, 看能不能實現, 目前以持存股中華煤氣(003.HK,下稱煤氣)為方案, 每年有約14%回報, 希望能達成目標, 去年只買入少量股票, 及觀察一年中股價變動的規律, 還在研究中, 六月份前分享, 惟目前不是買入的時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